作为长期白嫖党,在喜马拉雅IPO之路受阻的时候写它有点不地道,但作为一枚自封的资深财经博主,还是有必要扒一扒它的经营数据。
如果将喜马拉雅简单的定义为收音机的平替,那估计您的岁数得五张了,毕竟它对外宣称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用高大上的话来说,“喜马拉雅不只有郭德纲,还有互联网的星辰大海。”
不过,互联网=暴利,这个等式对于喜马拉雅并不适用,就像美团初期一样,喜马拉雅也在烧钱、亏钱、融资。
但喜马拉雅的融资之路并不顺畅,其在港交所的招股说明书数据已经失效,申请时间晚于它的柠檬影视、知乎都已经成功在港交所上市,虽说股价也是喋喋不休吧,但至少钱是圈到位了,资金也富裕了,鸡蛋灌饼也敢吃加火腿肠的了。
从下载量来看,2017.11.1至今,喜马拉雅APP在IOS端的下载量已经有1.36亿,考虑国内苹果VS安卓的比例大约为3:7,可以估算出全国的下载量超过4.08亿,这么夸张的下载量,丝毫不逊于抖音、快手。
但为啥直至数据失效,白嫖党的福音之喜马拉雅还没有上市呢?是不喜欢吗?
以规模、活跃用户为导向,吸引的绝大部分可数都是类似于本博主这样的付费能力低的白嫖党。
喜马拉雅提供的产品主要包括自产音频内容与第三方音频内容等,而音频内容质量的高低是影响其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就像我,就是为了郭德纲相声的催眠功效,才成为喜马拉雅的自身用户。
按道理来说,为爱发电,为爱豆付费,粉丝经济,喜马拉雅应该有着不错的盈利能力,从数据上看确实如此,19至21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44.49%、49.14%、54.00%,公司的盈利能力持续的小幅增强。
翻译成通俗的话讲,内容成本是固定的,粉丝、活跃用户、付费用户越多,那么平均成本就越低,这玩意儿叫“规模经济 ”,长知识了吧,其实互联网企业都差不多具有这个特征。
不过,即便下载量足够多,规模经济起效,但喜马拉雅的营业亏损还是从-7.23亿元扩大至-16.69亿元。
从费用层面来看,研发开支与销售及营销开支是导致喜马拉雅营业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另外,喜马拉雅的业务本质是音频内容提供商,而21H1,其平台及内容运营员工数量为1718人,内容制作员工人数为182人,技术及研发员工人数为1555人,21年年末,前两类人员分别下降至1334、177,研发人员却增加到1722。
这是不是本末倒置了,虽然,你是互联网企业,但互联网是技术手段,不能为了互联网而互联网吧。
从2020年开始,喜马拉雅销售、研发费用就进入上升趋势,并于2021年反超营业收入增速,从月活跃数据来看,销售费用的增长还是可以的,19-21年,平均月活跃用户总计为1.40亿人、2.15亿元、2.68亿人,同比分别增长60.73%、53.79%、24.43%。
21年,喜马拉雅月活跃用户增长放缓了,这也是难免的,毕竟国内人口上限就那么多,结合上述下载量数据,我觉得这没有问题。
既然用户天花板快到了,喜马拉雅只能通过深耕现有的活跃用户,提高付费率,提高ARPPU值,那么,实际付费情况增么样呢?
19-21年,会员订阅业务收入分别为5.93亿元、12.31亿元、19.34亿元,付费点播收听业务收入分别为6.80亿元、7.76亿元、10.58亿元。
看起来用户付费能力还不错,但是平均到每一名付费用户头上,则并不算高,19-21年,会员订阅业务月平均付费用户收入仅分别为11.60元、10.80元、11.20元,低于其标准定价金额。
稍微能够撑起门面的就是付费点播业务的月平均付费用户收入了,分别为46.30元、58.30元、104.50元。
总的来说,喜马拉雅扭亏为盈的障碍主要有三点,第一,内容成本高居不下;第二,会员订阅付费能力不足;第三,用户增长天花板明显。
内容付费是门好生意,用户的消费习惯还有待培养。
免费学习获得18个小项目
添加微信:2860016296 备注:小项目
不备注不通过